体育培训教练员守则最新版简述
根据最新发布的《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文件,以下是体育培训教练员守则的最新版简述:
总则1. 培训目的: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旨在提升教练员的能力和水平,使其掌握现代竞技训练方法与手段,丰富竞技训练理论知识,更新执教理念,提高执教水平。
2. 培训对象: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年满18周岁,均可报名参加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及考试。
职责分工1.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负责统筹、协调、管理全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包括组织编制培训规划、训练理论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和各级别理论考核标准制定等。
2. 项目管理中心或协会:负责所属项目的教练员专项技能培训大纲、培训教材、教学计划和各级别专项考核标准制定等。
3. 省区市体育局:负责本地区教练员参加岗位培训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培训及考核1. 培训内容:包括训练理论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训练理论培训内容包括教练员职业素养与管理、运动训练基础概论、运动训练计划制定与实施、兴奋剂风险与防范、心理训练与心理调节等。
2. 培训形式:采取网络课程学习、自学、集中教学等培训形式。初级教练员培训重点是训练理论基础知识,中级教练员培训注重实践训练方法传授,高级教练员培训侧重介绍国内外最新的训练和科研成果。
3. 考核:初级教练员需通过《教练员职业素养》、《运动训练基础综合》、《运动训练应用综合》3项考试和专项技能考核,中级和高级教练员需进行训练理论和专项技能考核。
监督及管理1. 培训计划:项目管理中心或协会要提前制定年度教练员岗位培训或考核计划,每两年至少要举办一期中级、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
2. 培训管理:教练员岗位培训一律通过“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培训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实行网上颁证,提高培训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便捷性。
3. 评估:培训结束后,教练员通过系统填写《培训项目质量评估表》,对培训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打分。
其他要求1. 思想政治引领:加强教练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练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操守。
2. 创新培训方式:实施新任教练员初任培训,开展国家队教练员训练备战经验交流,优化教练员岗位培训管理体系。
3. 激励机制:完善教练员注册管理、岗位聘任等政策,科学设置教练员考核指标,将教练员执教成绩、承担训练备战任务、培养输送人才的情况与绩效挂钩。
通过以上措施,旨在全面提升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教水平,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
体育培训教练员守则最新版简述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培训行业也日益繁荣。为了规范体育培训市场,保障教练员和学员的合法权益,提高培训质量,我国最新发布了《体育培训教练员守则》。以下是对该守则的简要介绍。
一、总则
《体育培训教练员守则》旨在规范体育培训教练员的行为,提高教练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促进体育培训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教练员基本要求
1. 教练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热爱体育事业,尊重学员,关爱学生。
2. 教练员应具备相应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国家规定的体育教练员资格证书。
3. 教练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学员需求。
4. 教练员应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三、教练员职责
1. 教练员应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认真备课,保证教学质量。
2. 教练员应关注学员的身心健康,确保训练安全,防止运动损伤。
3. 教练员应尊重学员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员的体育兴趣。
4. 教练员应加强学员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5. 教练员应积极参与学校、社区和体育组织的活动,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教练员行为规范
1. 教练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培训机构和体育组织的规章制度。
2. 教练员应尊重学员的隐私,不得泄露学员个人信息。
3. 教练员应廉洁自律,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4. 教练员应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共同提高。
5. 教练员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五、教练员考核与评价
1. 教练员应定期接受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业务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
2. 教练员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续聘的重要依据。
3. 教练员应积极参与评价工作,对自身和同行进行客观评价。
六、附则
1. 本守则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体育培训机构教练员。
2. 本守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对《体育培训教练员守则》的简要介绍,相信教练员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责和行为规范,为我国体育培训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